top of page

第五品

第五品: 沒有能量,修行是不如法

佛說解義

第五品: 沒有能量,修行是不如法
00:00 / 14:08

(音頻 :錄音完成已上傳至第五品 ,其餘音頻為西方之路佛號)

佛開示主筆 :

釋法璽

6 Nov 2017

阿彌陀佛開示:

諸眾塵軀,須食、須息。

養足精能,再續往行。食須排穢,也能量失。

諸塵以外,能量更盛,卻無食息,原因何意?

純心滋養,真足量產。不見惡怪,全於正轉。

細胞活躍,因念正興,當然飽滿,自然圓滿。

無起心念,也養心量,注能量傳。

無起差相,免分別力,飽滿資糧。

無起心性,斷諸改相,聚能量轉。

少說多做,少起念頭,少瞋多笑,少動多淨。

專養於心,含光慢穩,一心勤力,布施我身。

無有執綁,鬆心寬性,其實輕鬆自然。


能量在於攝心之中養活。

觀心攝佛,攝佛淨念,一得加持,二匯聚神。

不令散失,散心雜話,一心淨念,無有妄雜。

養保內精,即便未瞑,其實精力仍然充足,

原因為何?思惟散心,閒話家常,念波動搖,無有淨相,

諸所有行為,皆在動盪意亂之中,

或於煩惱思、計畫想、思意念、戀情愛。

思想迴流,滿載塵物,如大水溝,充滿所有,

前進也障,後退無路,滿水高漲,如何平態?


常憶顯情,常意顯私,無以論相,當當下止。

能量之中,是種明亮,還有平與淨之空相太平。

滿遍虛空,自有能量,日月精華實為淨流。

修人識知,淨化其中吸收量場。

其源自於清淨與清涼、自在之相,

山林中之恬靜清涼,

溪流旁的沁涼之氣,

大海顯得闊達之意。


為何人類需要這些能量場?

因為止、靜、寬、廣、空、淨、涼,

亦也令身心靈鬆解,與產生能量。

人類需要能量,需要精、氣、神。

食與睡並非絕對與必要,

許多時候反而令這塵軀更是疲憊不堪。


那麼應當如何作為?

並不一定須要踏入大自然之中尋取此些能量源。

大自然,為什麼做得到?

因為無念、無心、無私。

完全地奉獻自然,成就宇宙萬物的生存,

所以他們的能量是這麼來的!而且源源不絕。

日與月同樣能源不絕,相同是無私地奉獻自己。

熱能、光能,更是交替地照亮無明與黑暗。

它們的能量永不熄滅,如果你學得起來,

你也能具有,但不執著。

世間萬物都是靈所變現的,包括大自然同樣也具有靈性。

人類也不過是這麼多靈性之中的一個種類,

學習大自然,取得能量,這是一門值得學習的功課。

改變自己,也成為大自然中的一分子。

高高在上並沒有比較得利益。

學習山林的清涼自在,

學習溪流的所行無礙,

學習大海的寬廣無邊,

學習大地的無私供養,

學習日月的神采奕奕,

學習諸所萬物的靈知與佛性。

學佛與修行,自然便是從日常生活中修習。

大地、萬物皆是導師。

花草樹木皆有靈敏覺知,如若汝能有所應知,

那便是修行真實已開始有所淨涼與見性。


六道輪迴之中,真實之相乃為諸所有靈性共同存命,

但以非同之軀貌,其實都有佛性之心。

如若覺知未足,或昏冥嚴重,

都是汰換之相,應當知覺。

一句世間俗語,但也真實,「適者生存,不適者淘汰」,

能再變化他相,繼續生存,這便是輪迴。

是一個龐大的系統,運轉著萬物生靈的生滅,

能夠智上正覺,亦能昏冥無知,

全看如何修養此顆佛心靈知。

人類的優勢在於屬萬物之中能夠修行往生,脫離輪迴者;

但亦容易明知,亦容易昏冥,

取決於如何修行,養心養性。


一次胡思亂想,便能夠毀去所有你可能殘存的能量。

尋找你的定心與淨心,以及深層之中富含的佛性,

這些能量是充足與飽滿的。

學佛與念佛,加上平凡自在的清淨,

不帶有雜想妄念。


一句佛號,能夠帶給你無限的能量,

但在於你做足了前面所說的這些努力。

先把自己的心調整好,當你在念上這句佛號時,

你能夠感受到的是滿滿的能量,

還有無限的佛光注照,

你的修行會是淨化的,而且充滿覺醒的力量。


學佛,應該是如此的,

沒有能量,或是病態,那不如法。

諸佛釋子,應該修調,南無阿彌陀佛,浩瀚光明。

修行大法,在於活力,與滿心的歡喜極樂。

世間所有諸子,望眾同心,共修大法。

南無阿彌陀佛。

請佛住世
南無阿彌陀佛

聯繫我們

© 2024-2025 由淨土共修團體發起
網站內容無版權,歡迎流通分享,與我們一同修行,共創清淨淨土。

© 2024-2025 by Pure Land Community
All content is open for sharing and circulation. Join us in practice and unity to create a harmonious Pure Land.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