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淨土
佛說解義

(音頻 :錄音完成已上傳至第五品 ,其餘音頻為西方之路佛號)
佛開示主筆 :
釋法璽
8 Nov 2017
阿彌陀佛開示:
家,房子下住著一頭豬。
豕,在古字之中就是這麼的代表豬。
在《說文解字》之中,古人創造了「家」這個字詞,
它的意義是什麼意思?
從飲食、排泄、睡眠、成長都是在一起,
在同一個圈寮之中,或許還有一個屋頂遮風避雨。
這些也是靈性的動物,牠們也清楚這就是牠們的家,
只是形象不同,但何有差異呢?
人道佔到的益處便是能夠曉得出離,還有修行求智慧。
這些畜生道的眾生,萬物中的眾靈,
即使靈敏覺知,同樣是一條靈來到世上投胎,
就是因緣果報不同。
但這不是分別,因為因果輪迴之中的大小事與任何的變化,
都是有根據與真理的恆定存在,並不會有任何的偏差。
「家」就是一個安心的代表,一個避風港,
可以在裡頭生存、繁殖,繼續成為六道中的眾生,
維持這肉體的生命。
如果要出離往生了,那還需要嗎?
這靈的困綁,有多少就是被這厚重的屋簷給蓋住了,
明明是被壓得喘不過氣,明明感到非常地苦,
但是為什麼你還願意這麼做?放不下。
看著這些新生命的產生,
有成就、責任、深厚的愛及期許交織,
甚至有些是喜悅於戀人之間,還有繁殖的快感。
「家」值得你這麼死命地抓緊與執有,
代表這讓你有許多的感受在裡面,
不管是過去或現今,你都曾經滿足於其中。
你以為的放下,
常常在夢境之中現前,就是沒有放下。
那份情感的糾葛同樣還是那麼深切,
不管是愛、恨、厭、惡、欲,
你就是還有一分的執著在心中,
時不時會冒出感觸與感受,
擾亂你現前的寧靜,
還能夠動搖你,代表你根本就還沒有放下。
為什麼佛法會希望修行人連家都不要有,
全然地放下一切塵緣?
許多人都會認為這樣太過於無情。
修行如果還要「有情」那也不用修了!
修行不搞感情, 只搞真實性。
什麼是真實?就是你與任何人一點關係也沒有,
但也與任何人都有關係,
這意思如果你能明白,你是可以好好修行的。
如果做不到,你的修行只有進進退退,
其實一直都還在原點,很難能夠有所進步。
「家」畫線框起來,住在裡頭就是你的家,
住在一起就是你的家人。
出了這個家,你只認這張皮是你永遠的家人,
不認這個靈是你的家人,
這個意思如果你能夠明白,你也可以好好修行了。
人們總是如此的做出設限與分別,
以為與自己眼前的人,
有關係、有情感、有血緣、有好意才是有緣,
與你無緣或是惡緣就排斥於外。
自己的強烈之想像,
將喜歡與不喜歡分得清清楚楚。
喜歡就將之放在心上,
關心、照顧,當成是你重要的人,是家人。
不喜歡就是嫉妒、分別、惡念、排斥、計較,
或是經常的將其置之不理,或是嫌惡。
如果對於同樣是人類都能有這麼多種手段,
對於萬物萬靈怎麼能拿出真正的慈悲與心量?
在超度之上,一直就會是一個缺陷存在,
沒有圓滿,損失的就會是多少的眾靈得度的機會。
修行人,如果還有家的觀念,
你的心量永遠太小,是芝麻粒的大小,
在虛空中,佛也保不了你,
因為你要家,不要佛,
佛對於你而言,其實不會是家人。
世俗與清淨心的差別之下,
這感情的作用力太大,
足以讓一個好好人迷失在空間裡,
不懂得回頭,還有清醒,
即使口裡還正念著佛,
也是滿滿的妄想與雜念交纏。
學佛沒有放下世俗,永遠沒有辦法好好修行,
因為世俗之中 始終還有你的位置存在。
如果沒有真確地消除這些妄想雜念,
「家」你永遠沒有辦法忘卻,
那麼西方你也無法真正想起。
同樣是家的概念,
但釋家與俗家差異有多少?
為了心目中家的範圍,
整個虛空你都沒有辦法看見,
你的心也是綑綁束縛的,
解不開的家,也是解不開的輪迴宿命。
如果人生之間看不破、放不下,
對於這個色身還牽連太多的關係,
包括過去與今生,太過於沉重的力量,
如何得行?淨行見路。
必當為之,如實淨路。
南無阿彌陀佛。
佛開示主筆:釋法璽